---2013年6月20日全县反腐倡廉工作推进会心得
红石崖社区纪委 曹宏伟
6月20,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张宏江同志带领委局班子成员、科室主任,各派出纪工委负责人,各乡镇、社区纪委书记及县级示范点单位负责人,分别到县民政局、交通局、石堡镇、三岔乡、崾先乡现场观摩党风廉政建设示范点创建工作。作为本次观摩学习单位之一,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我就本次示范点建设和全县反腐倡廉工作推进会所见、所闻,拙笔以下几点认识。
此次观摩学习的内容,既有县级示范单位重视反腐倡廉工作,强化制度建设和宣传教育,注重优质服务和文化宣传。也有乡镇党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彰显便民服务实效、促进党员干部勤政廉政的整体情况。还有村“两委”注重发挥村监委会的作用,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方面的经验介绍,其中村级代办为民服务更是深的老百姓的欢迎。观摩人员通过观看廉政建设载体、翻阅档案资料等形式互相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不难看出,近年来,我县党风廉政建设取得的效果是看得见摸的着的,防腐倡廉示范点建设是上了层次提了水平的,这些都充分发挥了典型引路和示范带动作用,将进一步推进我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全体纪检监察干部要以观摩学习为契机,进一步发扬勇于创新、务实苦干的精神,始终树立纪检监察工作‘率先’理念,认真总结、查漏补缺,真正把党风廉政工作做实做好。”张宏江书记在现场观摩后的经验交流会上这样说。字里行间是责任,是担子,是希望,更是当下纪检监察干部的一项持之以恒的长期任务。
红石崖始建于60年代初,1981年改社为乡,2011年机构改革撤乡改为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所在地距黄龙县城32公里,与合阳、澄城接壤,交通便利,有“鸡鸣闻三县”之称。全社区幅员面积11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636亩,辖6个村委会、26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405户1212人。今年以来,红石崖社区纪检监察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县纪委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社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战略方针,大力推行“123”工作机制。即建“一常态化制度”,实行效能监察。一常态化制度即督查制度。坚持对机关工作人员和村、组干部工作作风进行“随机督查”,对有关机关作风、行政执法和服务态度等方面的举报投诉进行“随即督查”,严肃查处不负责任的“好人主义”现象,并对服务质量差、办事效率低的典型事件进行通报批评或公开曝光,实现机关作风督查制度化、常态化,保证作风优良,确保各项工作正常开展;二是突出重点,认真搞好专项监督工作。社区纪委根据党委政府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制定完成计划,全社区实行效能监察,确保每项工作按期完成。抓“二制”建设,化解信访矛盾。社区下大力解决和处理群众的信访问题。一是实行信访定期清理排查制度。社区纪委、司法所定期到各村调查、走访,重点收集群众对土地流转承包、村财的使用管理信访件,对苗头性、倾向性信访问题进行早发现,早预防,早消除,早处置。二是强化村(组)务公开的工作纪律制,实行村(组)务“四坚持”,坚持主要领导负总责,确保公开长期性;坚持实事求是,确保公开真实性;坚持督促检查,确保公开及时性;坚持纪律,确保公开严肃性。将公开的内容向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倾斜,向办事标准、办事程序、办事结果全过程延伸。行“三举措”,勤抓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一是建立和完善了村级班子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制度。从落实责任入手,按照责任制“一岗双责”的要求,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建立了社区、村、组的“三级联抓”的党风廉政建设体系;二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结合实际,先后建立和完善了支部工作制度、村民议事制度、村务组务公开制度等,使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走上科学化、制度化轨道;三是加强监督检查。将党风廉政建设与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其他工作紧密结合,由包村干部兼任村级党风廉政建设联络员。
今年春季全县农村工作现场会,红石崖社区党委依据自身实际,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提出“整村推进”工作思路。利用县政府一年两次农村现场会机会,每次一个村,一年2个村,用2至3年时间将红石崖社区6个村进行逐村特色产业开发、基础产业提升、民生工程改善、村容村貌改变。依据社区“整村推进”工作思路,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将采取得力跟进措施,逐村进行示范点建设。将人力、物力、财力集中,有效提高村级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水平。一是从硬件设施上取得明显改善,搭建党风廉政建设良好的工作平台;二是规范制度,提高执行力,提升纪检监察工作水平;三是突出重点,强化村务公开,规范村财使用与管理,促进农村社会事务和集体经济的发展;四是结合实际,充分论证和挖掘纪检监察工作的创新型机制、措施和方法,促进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水平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