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宣传教育 - 正文

宣传教育

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厚植廉政文化根基

2018/05/07 来源:    

                                        宗文生
    “黄土高原一明珠,天然氧吧拂清风,绿水青山美如画,香格里拉誉黄龙”。黄龙,24个省市人居和睦相处,12个民族亲如一家。这里有山有水,更有许多相传久远的人文故事和历史悠久的遗址古迹,这里人与自然深度融合,生态与经济高度统一。黄龙人依托山水、人文资源,经过短短几年的打造,这里已成文化民俗、生态旅游的国家级旅游城市。一个“秀美宜居的田园县城,生态旅游的美丽乡村”展现在世人的面前,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而黄龙淳朴的乡风民俗、多彩的传统文化,使游人们留连忘返。
近年来,黄龙县文体广电局积极挖掘、传承本土优秀历史文化、家风文化、红色文化等人文资源,着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廉政文化品牌。将黄龙特有的民间书画、摄影、剪纸、根艺、灯展及民间文艺等传统文化与廉政文化融合。以喜闻乐见、活泼生动的文艺形式,展现生态文化内涵,厚植廉政文化根基,增强廉政教育的趣味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助力县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经典诵读·“龙城书苑里的廉政文化”
以弘扬优良家风、树立家国情怀为宗旨,开展国学经典、本土家风以及本地特色的美文诵读、开展廉政文化进家庭活动。县文化馆“龙城书苑”定期组织干部、居民举办清廉家风“经典诵读”,以“颜氏家训”“韩愈家风”“曾子家书”“三字经”等优秀传统家风家训为主题,宣传古代廉政思想精华,引导干部群众以古鉴今、鉴往知来,增强以德齐家、以廉保家、勤政廉政意识。截至目前,共组织经典诵读116场次,已有近万名干部群众走进“龙城书苑”,接受廉政文化教育3.4万人次,全县“学国学、正家风、倡廉洁”渐成风尚。
    二、传统剪纸·“剪纸画里的廉政文化”
黄龙剪纸是一种以阴刻为主、阳刻为辅的点彩剪纸,散发着黄土的清香。距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新形势下,如何创新手段,把这一传统剪纸技艺发扬光大,成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一直思考的问题。近年来,他们因地制宜,依托本土文化,把眼光集中在廉政剪纸上,注重发挥全县200余名剪纸传承人、民间工艺美术师的作用,使剪纸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紧密结合。针对黄龙剪纸艺术创作队伍短缺和“小作坊”生产的问题,他们在以贾慧琴、张秀芹等现有老艺人为主的基础上,还吸收了有一定文化、美术、写作功底的贺强为代表的年轻人员40余名,组成廉政文化剪纸创作队伍,组建廉政剪纸人才库,通过打造创作团队,使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紧密结合。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通过创新点染技法和丰富剪纸素材,创作出《古代廉吏》《当代楷模》等单色人物系列和《廉洁行医》《和谐中华》等剪纸作品,具有醇厚之美,质朴之美。使技术创新和内容创新紧密结合,使剪纸和廉政文化成功“联姻”。
县“非遗”中心为了推动廉政剪纸进家庭、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将廉政剪纸作品设计成壁挂、书签、摆件等精致的工艺品,把廉洁从政理念传播到每一个场所、每一个阶层。通过举办民俗文化展示和剪纸作品展览,把廉政元素融入剪纸艺术,极大地提高了廉政文化的影响力、渗透力和感染力。“非遗”中心还不定期组织乡镇和县级机关的剪纸爱好者举办剪纸培训班、创作廉政剪纸作品,不断传承扩大黄龙廉政剪纸知名度,不仅为廉政教育找到了一个有效载体,也为传统剪纸艺术的传承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目前,在单位、学校、农村、社区的楼道、墙面,廉政剪纸随处可见,极大地促进了廉政文化的落地生根。
    三、文艺演出·“歌舞里的廉政文化”
坚持廉政文化与传统戏曲相结合,增强廉政文化的感染力。县演出公司结合黄龙“非遗”保护传承项目《黄龙豫剧》这一民间传统戏剧表现形式,创作出反腐倡廉大戏《姐姐》、精准扶贫豫剧小戏《第一书记》《亲人来了》、恢复豫剧传统戏《铡美案》《三对面》《清风亭》等剧目开展送戏下乡惠民演出;同时,他们积极挖掘红色传统文化,组织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先后创编现代豫剧《骁将郭宝珊》、歌舞剧《血染瓦子街》《鏖战东南山》等剧目3个;创作歌曲《清正廉洁歌》《龙吟》等6首;编排传统表演唱和音乐快板《黄河绿洲拂清风》《脱贫攻坚暖龙乡》,创作小品《脱贫人家》《甜蜜的事业》等4个。就2017年在全县巡演60余场次,观看人数达4万余人次。县文化馆围绕黄龙传统文化编排了具有民俗特色的民间歌舞等文艺节目16个,定期定时在景区、景点、广场、公园组织民俗演出、举办传统篝火晚会,全年开展常态化旅游演艺活动达300余场次。同时、围绕“黄龙舌尖上的文化”开展“非遗”文化产品、黄龙传统饮食文化的挖掘整理工作。近年来,先后组织举办了“白马滩第一、二届传统火锅节”和“非遗”民俗展示活动20余场次。通过廉政文化与民间传统文化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有机结合,即彰显了地方传统文化特色,又增强廉政文化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在全社会营造了崇廉尚廉的良好氛围。
    四、传统灯展·“灯谜里的廉政文化”
近年来,文广局充分挖掘传统灯谜文化中的廉政元素,创新廉政文化宣传教育形式及活动方式,每逢传统节日节庆,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综合文体中心、农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都积极组织举办形式多样的传统灯展、灯谜晚会,开展灯谜竞猜活动,将廉政文化教育与鲜活有趣、雅俗共赏的灯谜相结合,寓廉于谜,寓教于乐,使广大干部群众在灯谜竞猜中接受廉政文化熏陶。如:“保红色政权,廉洁为己任”(打一作家名字)朱自清、“本为圣朝除弊政”(打一南宋名将连字)韩世忠、“良臣大手拉小手,党员要带头”(打一字)撑;还有“举国上下反腐倡廉,(打一高等学府名字)”、“晚节不保铸大错(打一字)”等,一个个穿插历史故事、唱廉洁正气歌、充满廉政色彩的灯谜,与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吸引了广大群众驻足参与。每逢春节、元宵节期间,全县各地举办灯展、灯谜活动形式各异,精彩纷呈。活动中,县文广局为弘扬廉政文化、强化廉政意识,注重引导各地将传统文化活动与廉政文化相结合。特别是每年元宵节在中心街、水磨坊仿古街举办的 “彩灯扮春”灯谜晚会更是引人注目,现场有奖猜灯谜活动吸引了大批的孩子、家长和游客参与。灯谜中,设计了以宣传廉政文化、诚信文化、伦理文化为谜底的灯谜,彰显了黄龙传统文化底蕴和风清气正社会风貌,同时也增加了猜谜趣味性,每次活动不到1小时,1000多个灯谜全部被孩子们和家长猜中。通过元宵节这样的传统节日,将廉政文化与群众喜闻乐见的猜灯谜活动有机结合,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日常生活,更将清风吹进千家万户。
    五、“黄龙过大年”·“节庆活动里的廉政文化”
作为有着3至5万年“黄龙人”人文历史的黄龙县,有着极其丰富的生态旅游文化、多民族移民文化和优秀的传统民俗文化。“黄龙过大年”已成为黄龙县文化旅游节庆活动的一张文化名片。每年新春佳节来临之际,黄龙县文体广电局按照本土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风俗组织策划“黄龙过大年”迎新春文化系列活动。以人文历史、民俗文化、乡村风味、城市景观为依托,举办特色突出、内容丰富,体验性强、趣味性浓的节庆系列活动,丰富群众春节文化生活。从腊月到正月十五,从县城到社区,从乡镇到农村的大街小巷、广场公园锣鼓喧天、歌声悠扬、热闹非凡。有组织民间社火秧歌表演的,有举办民俗文艺展演的、有举行传统花灯展和灯谜晚会的。打“黄龙猎鼓”、舞龙狮、跑旱船、赶毛驴等传统民间艺术应有尽有。广大干部群众以喜闻乐见的民俗文化为媒唱廉政文化大戏,把廉政元素融入到民俗文化之中,在民俗文化中传递廉洁,彰显民俗文化特色,增强干群亲和力。
    六、“活动沐廉”·“公共文化里的廉政文化”
县文广局着力挖掘黄龙优秀传统文化,厚植廉政文化根基,不断探索新载体、新手段,扩展宣教领域,结合传统民俗、重大节庆和重要纪念日开展“活动沐廉——弘扬传统文化”,将廉政文化建设融入公共文化各个领域,使廉政文化迸发源源不断的生命力,真正实现了传统文化活起来、传下去。通过组织举办“廉政文化书画摄影展”、廉政征文比赛和文化体育等活动,从不同角度再现了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不断改进作风,不断开创全面从严治党,聚力创新、聚焦富民,建设“多彩黄龙”的生动局面。
2017年文化系统各单位累计开展传统美德、廉政教育等廉政文体活动800余场次。文化馆开办音、舞、美、书培训60班次、学员700多人;演出公司送戏下乡惠民巡演100余场次;电影公司送电影进村、进社区、进学校640场;文化综合执法大队在全县范围开展“扫黄打非”行动,积极挖掘县域“孝”文化、“和”文化精髓,探索建立廉政文化“初形态”,引导全县党员干部构建抵制“四风”的思想堤坝;县文管所无节假日博物馆免费开放,开展黄龙人文历史传统教育活动,全年接待干部职工、青少年学生和来黄游客达20余万人次;县图书馆为“农家书屋”购送廉政图书643册,通过组织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普及党规党纪,弘扬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探索推进贴基层、接地气,重情入理、凸显廉政文化建设实效,真正实现了廉政文化 “动起来、活起来、传下来”。 广大群众高兴地说:“是呀!我们以前没事就打麻将。自从我们县评上国家法制县、卫生县、文明旅游城市后,黄龙从县城到农村都变得干净整洁了,旅游景点多了、文体活动丰富了。现在我们有空就一起逛景点、看演出、唱歌、跳舞、拉二胡,我们有了文化自信,找到了人生的价值。”